菲律宾挑衅升级妄言“划红线”,中方一举打脸,菲媒哀嚎“耻辱至极”
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本是拿别人开玩笑的日子,菲律宾却把自己变成了笑柄——在全球面前,亲手导演了一出自取其辱的荒诞剧。在美防长刚刚走访马尼拉、对菲律宾打着“盟友”旗号煽风点火之后,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小罗密欧·布劳纳,竟当众宣称要为“最坏情况”做好准备,并声称“没有协商的余地”。这条所谓的“红线”,直指台岛方向,挑衅意味溢于言表。
布劳纳对驻守北吕宋的军队下达指令,要求他们不再局限于保卫本岛,而是要做好“因应台海局势剧变”的全面战备。更有甚者,他声称如果台岛出现变局,菲律宾“不可避免地会卷入其中”,并摆出一副慷慨赴死的姿态,让25万在台菲劳成为军方介入的“正当理由”。
但战争不是靠嘴炮打出来的,所谓“划红线”的狂妄宣言,在中方一艘科研船的沉默航行中,被无声打脸。
就在布劳纳叫嚣的当天,中方远洋渔业调查船“淞航”号悄然从台岛以东驶入巴士海峡西侧,穿越吕宋岛与台岛之间的敏感海域,不动声色地绕行菲律宾西海岸,从拉瓦格、圣费尔南多、奥隆阿波一路南下,最终穿越民都洛海峡,进入菲律宾所谓“内水航道”,并继续驶向苏禄海——直插菲方所谓“战略后院”。
这不是首次,更不是偶然。这是一场不动声色的地缘现实教育。
菲律宾所谓“内水主权”,不过是南海地缘政治的虚妄幻想。
菲方媒体眼睁睁看着中方船只贴着海岸线优雅穿行,却连一句“请靠边检查”都不敢说出口。原因很简单:中方船只遵循国际航行规则,没有违反任何法律,菲律宾却连一点实际掌控力都拿不出来。
这场“无声巡航”,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布劳纳那句“红线”上。你不是要划线吗?可笑的是,你连谁能越线、如何越线、越线之后怎么办都没有能力回应。
这不是中方第一次用行动粉碎菲方幻想。菲律宾幻想用国内立法构筑南海的“内水主权叙事”,希望靠着“民都洛海峡”设卡、画线、堵口。可惜,国际法不是你家后院的篱笆,想怎么钉就怎么钉。
尤其是在美防长刚刚访菲,宣称要“全力支持”之后,中方船只直接、连续、不告知地穿行民都洛海峡,其象征意味不言自明——你喊打喊杀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你后院走了一圈。
军事指令背后,是地缘焦虑的幻觉
布劳纳的发言,表面上看似强硬,实则心虚。他喊出“为台海剧变做准备”,看似胸怀大局,实际上不过是将菲律宾绑在台海火药桶上,以讨好美国的战略需要。
然而,菲律宾军方恐怕低估了一件事:台海一旦动荡,绝非菲律宾说参就能参,说退出就能退的游戏。美国打的是算盘,菲律宾却拿命去押注。
25万菲劳?的确是一张牌。但真要战争爆发时,那些平民的命,只会成为美国政策口中的“附带损害”四个字。
菲律宾的战略困局:赌桌上只有筹码,没有主角
菲律宾正陷入一个危险的误判:以为自己是印太棋局中的关键角色,实际上只是美军调配中的一个节点。
从美菲加强联合巡逻,到公开叫板中国“不能容忍局势变化”,菲律宾正一步步走向失去战略自主的边缘。
历史不会重演,但规律常在。上世纪70年代的南越军方,同样在美国支持下喊打喊杀,最后却在坦克碾压中轰然倒塌。而今的菲律宾,如果不从盲目自信中清醒过来,可能也会迎来一场“亲美自焚”的历史轮回。
谁在划线,谁在越线,谁又真有资格讲线?
布劳纳宣称给中国“划红线”,说得好像谁都要听他似的。但现实是,中方船只该走哪就走哪,不仅没理你这条“红线”,反而直接踩线而过。
真正掌握“红线”定义权的,不是喊得最响的,而是走得最远的;不是拿话语画线的,而是靠实力丈量地平线的。
从“淞航”号的一次航行就能看出,中方对南海及相关海峡的战略掌控早已进入实操阶段。
菲律宾此时再想通过国内立法、军事演习和外部呼吁“塑造现状”,不过是对现实力量格局的自欺欺人。
红线不是靠画的,是靠守的
布劳纳想画线,却没有能力守线;想叫板,却缺乏筹码。菲律宾军方试图用台海话题刷存在感,却在中方的实际行动中暴露底裤。
此番中方“不宣而动”,既是一种警告,也是一场教育——不是每一次挑衅都值得回击,有些时候,沉默是最锋利的反制。
在南海这场没有硝烟却火药味十足的较量中,谁在说话不重要,谁有实力说话才重要。而菲律宾,恐怕还没明白这个道理。 既然在国际水域航行,那么菲律宾有什么理由检查?拿这个说事也就自嗨了! 中国可以提前通知让它们撒离,不撤后果自负。 这个菲佣国的将军,包括总统,这个气质看上去就和整个国家一样透露着廉价感。 中国应该提前通知菲律宾撤侨,这种仁义还是要讲的。大陆对台军事优势不需要搞突袭,名正言顺的结硬寨打呆仗,空袭直到台军投降再登陆接管,真没必要突袭抢滩登陆,力量对比早不是20年前了。 小孩子不能总是贯着他,得寸进尺,不给他一点颜色看看他不知道你的厉害,该打屁股的时候必须得打。 连国家名字都是外来的,西班牙殖民者跑了又来了个美国殖民者,都是西方殖民者的下酒菜,没有一点主人翁意识,还有啥脸跟我们叫嚣?! 沉默的杀机展露无遗。 说说事实,就是菲律宾还占领海域。其他都是空话 这番言论到位[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