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32席,魏德尔将东山再起,德国右翼崛起势不可挡?
近日,德国政坛迎来大震荡,德国总统宣布解散政府,并启动新一轮重组。这一决定将德国政治推向新的不确定性,而刚出炉的议会席位分配结果更是将争议推向高点。
此次选举中,德国选择党以152席的成绩成为第二大党,而曾经的执政党社民党仅拿到120席,沦为最大的“输家”。
随着选择党影响力的攀升,德国在移民政策、对俄态度和能源转型等关键问题上迎来了激烈的党派博弈。
“黑马”选择党异军突起,社民党惨败
联邦议院630个席位的最新分配中,基民盟稳居第一,拿下208席,选前预估基本吻合。
然而,选票分配的“意外”来自德国选择党,它以152席的成绩超出预期近20席,成为德国议会的第二大党。
这一表现不仅凸显了其快速崛起,也暴露了德国社会对现有政党治理能力的不信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的执政党社民党遭遇滑铁卢,仅获得120席,不仅远低于基民盟,也落后于选择党32席。
这一惨淡表现让社民党成为此次选举的最大输家,其执政地位几乎无望延续。
选择党的崛起着实令人瞩目。
作为近年来德国政坛的“黑马”,选择党以强硬的移民立场和对现政府的不满情绪获取了大量支持。
这也使得德国的政治格局从传统的中间偏左或偏右,逐渐向更多极化和对抗的方向发展。
联盟党与选择党的选择题
面对此次选举结果,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组建新政府。
目前,作为第一大党的基民盟没有绝对多数支持,必须与其他党派联合组阁。
然而,选择党作为第二大党的存在让组阁谈判变得异常复杂。
一个可能性是基民盟与选择党合作。
在议会中,两党的席位合计达到360席,足以形成绝对多数。
然而,基民盟此前明确表示拒绝与选择党合作,原因是选择党的民粹主义和争议政策与其核心立场相冲突。
如果这一立场不改变,基民盟将不得不寻求与社民党和绿党的合作,并尝试组建一个“黑红绿联盟”。
但这样一来,内部矛盾将不可避免,因为基民盟和绿党之间在移民、能源等多个领域存在显著分歧。
另一种可能性则是组建“弱势政府”,即便成功组阁,也将面临议会中选择党强大影响力的持续掣肘。
如果所有方案均失败,德国重新举行大选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选择党崛起背后的争议
选择党的快速崛起背后是德国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尤其是在移民问题和对俄政策方面。
自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以来,德国接纳了数百万难民。
然而,随着经济压力和社会治安问题的增加,大量民众开始对移民政策不满。
选择党抓住这一情绪,以反移民为核心纲领,主张对非法移民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包括关闭边界和严格限制移民入境。
这一立场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广泛支持。
与此同时,选择党在对俄政策上也采取了与现政府截然相反的态度。
当前德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政策颇具争议,选择党则明确反对这类行动,呼吁与俄罗斯恢复对话并推动停战。
这一立场不仅吸引了部分对军事援助不满的选民,也让选择党在外交政策上显得更加独特。
然而,选择党的政策立场也招致巨大争议。
其反移民和亲俄态度被认为可能加剧德国社会的分裂,同时也可能导致德国与欧盟、北约等国际组织的关系紧张。
如果选择党在未来政府中占据更大话语权,德国的国内外政策可能面临深远调整。
另一个激化党派矛盾的议题是德国的能源政策,特别是近期备受关注的莫尔堡电站爆破事件。
选择党对此举提出强烈批评,认为是对纳税人资源的浪费,并指责执政党在能源转型中“错误连连”。
支持这一政策的绿党则强调爆破是减少碳排放的必要一步,符合德国的环保战略目标。
多重挑战与不确定性
随着选择党成为议会第二大党,德国未来的政治格局更加扑朔迷离。
无论基民盟最终选择与谁组阁,选择党在议会中的崛起都将让未来的政府面临强大的压力。
如果基民盟选择与选择党合作,这将是德国政坛的一场“政治地震”,可能导致国内和国际层面的剧烈反应。
如果选择党被排除在政府之外,其在议会中的强硬态度可能持续掣肘政府施政,导致政策推进困难重重。
与此同时,德国的移民政策、对俄立场、能源转型等议题仍然是民众最关注的话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理性和务实的政治博弈。
魏德尔领导下的选择党究竟能否在下一阶段继续扩大影响力,甚至在未来赢得执政权,目前仍然是德国政坛最大的悬念之一。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德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政治转型,而选择党的崛起只是这一转型的开始。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德国政府解散,新联盟政府计划推最严移民政策 2025-03-26
澎湃新闻:德民众不满保守派基民盟向极右翼靠拢,基民盟:永不与后者合作 2025-02-04 精通汉语,对华友好的魏德尔有望成为下届德国总理。 多党还是好,四到五年一选,这个政党不行了另一个政党上,还可以互相监督,你贪的太多了,下一个政党上台,就会查你让你坐牵。 绿党作死 选择党执政微班德国崛起 支持魏德尔执政[点赞] 应该是重新选了 坚决支持魏德尔当总理 德国的一些政党,特别是绿党,早已沦为美国的附庸。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