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引众怒,30万人走上街头示威,传唤文在寅或加速其垮台
3月29日,韩国光化门广场人声鼎沸,30万民众就尹锡悦弹劾案汇聚一堂,举着横幅、喊着口号,愤怒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与此同时,韩国前总统文在寅收到检方的传唤通知,罪名是“受贿”。
但蹊跷的是,检方所谓的“证据”竟是他女婿曾在某企业就职,而该企业高管刚好是反对党人士。
这究竟是法律问题还是政治斗争?此刻,韩国正站在政治风暴的中心。
此外,韩国消防员只能吃泡菜米饭的消息也引爆韩国舆论,令韩国网友震怒。
同时,文在寅当政时给中国人发豪华便当,这个以前就被证伪的谎言再度被重提。
从前的谣言为何再度成为舆论战的工具?
更重要的是,尹锡悦的支持率在节节下滑,他的“最后一搏”究竟会将韩国政局引向何方?
政治较量的背后,法律只是手段
文在寅被传唤的消息一出,韩国政坛瞬间沸腾。
表面上,这是一起涉及前总统的司法案件,但细究其背后的逻辑,不难发现法律仅仅是尹锡悦手中的一张牌。
自李在明二审改判无罪后,韩国保守派遭受重创,尹锡悦的执政地位岌岌可危。
此时,他将矛头转向文在寅,试图通过司法手段打压进步派,以此为自己争取喘息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韩国政坛首次出现“清算前任总统”的戏码。
从朴槿惠到李明博,再到如今的文在寅,几乎每一任韩国总统在卸任后都难逃司法调查的命运。这一模式早已成为韩国政治的“常态”,但这次文在寅被指控的理由过于牵强。
更耐人寻味的是,针对文在寅的指控并非直接涉及金钱交易,而是通过其女婿的工作关系进行推测。
这样含糊不清的司法操作,很难不让人怀疑其政治动机。
韩国法律专家指出,若检方无法拿出更确凿的证据,最终这一案件很可能不了了之,但对尹锡悦而言,真正的目的已经达成——在选举前给进步派制造压力,并转移公众视线。
30万人走上街头,政治信号何在?
就在文在寅被传唤的同一天,韩国各地爆发大规模抗议集会,30万民众走上首尔市钟路区光化门一带举行大规模集会示威。
最新民调显示,近六成韩国民众认为尹锡悦应该立即下台,而支持他继续执政的仅占少数。
如此明显的倾向表明,尹锡悦政府的施政表现已经失去了大部分民众的信任。
抗议民众表示:“我们不是为了文在寅一个人走上街头,而是为了制止这种以政治斗争为目的的司法操控。”
更有人称,尹锡悦此举不是在治理国家,而是在利用国家机器清算对手。
显然,这场抗议已经超越了个人恩怨,而成为韩国社会对政治腐败、司法公正乃至民主制度的不满宣泄。
即便掌握政权,尹锡悦若无法扭转民意,这场政治斗争最终恐怕难以为继。
谣言再现,舆论战进入白热化
与此同时,韩国社交媒体上再次掀起关于“豪华便当”的争论。
有韩国民众称,韩国消防员灭火时只能吃白饭泡菜,而早前文在寅政府却给中国人发豪华便当。
事实上,这一谣言早已被揭穿。
当时,因新冠疫情影响,韩国政府对入境旅客进行隔离,并提供标准化餐食,但该信息被误传为给中国留学生的特别待遇。
如今,这一谎言再次被翻出,并被用来挑起对文在寅的反感情绪。
在政治斗争进入白热化的阶段,操控舆论、激化民族情绪往往是惯用手法。
然而,面对如今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韩国民众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谣言或许能短期内影响一部分选民,但当政府的执政能力无法匹配民众需求时,这种操控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韩国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随着尹锡悦阵营对进步派的打压升级,韩国政坛的割裂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最受伤害的无疑是整个韩国社会。
目前,韩国正面临多重挑战:经济增长放缓、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美韩贸易摩擦加剧……然而,在这些现实问题面前,韩国政坛的主要精力却放在内斗之上。
尹锡悦政府试图借助司法手段稳固权力,而进步派则通过街头政治施压。
在这种背景下,普通韩国民众的利益被彻底边缘化。
韩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大规模抗议推动政治变革的情况。例如,2016年朴槿惠政府因“亲信干政”案最终被弹劾下台,而此次抗议是否会推动尹锡悦提前下台,仍有待观察。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这场政治斗争持续发酵,韩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将受到严重冲击。
无论最终的结局如何,韩国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一场政治较量仍将持续,而站在风暴中心的韩国民众,也许才是真正的决定者。 有大米饭送到就不错喽 国内很多救灾的时候 能送进灾区的都是干粮而已 很多灾区别说走车了 能走人都算不错的 哪怕是空投 也得看天气情况 越乱越好,最好是打起来 多行不必自毙 韩国是一个只会窝里斗,且精准窝里斗的民族,已经废掉了。 尹锡悦的结局4日见晓,可以断言:下台不可避免,他的政治生涯坏就坏在"爱江山更爱美人" & 这些为一己之私的政治局面,国家怎么好得起来? 民意如流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