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降至5万!多地医保局试点干细胞疗法报销,或将惠及400万人
20万降到5万,前沿生命科技宣告走向平民化?去年9月,中国首次允许海南、北京、上海等自贸区开展干细胞研发及落地,干细胞产业正式走向规范化。自那以后,中国干细胞商用化进程便突飞猛进。
近期,干细胞领域又传出“使用门槛大幅降低”的消息。消息称,北京市医保局率先将造血干细胞纳入医保报销范畴,部分用户自付门槛从20万元降至5万元以下,同时多地惠民保也覆盖了CAR-T技术。有业内人士表示:干细胞的“高价门槛”已开始松动。
与此同时,日本再生科技巨头带着前沿细胞技术进入海南,国产干细胞科技品接连获批,青春科技赛罗瑞stemax热度不断攀升……一场关乎技术普惠与市场格局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01 天价干细胞,究竟谁在用?
干细胞被称为“青春源泉”,其分化能力强大,甚至能够替补损坏器官、再生青春细胞。近年来,干细胞在糖尿症、帕金森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如日本科学家利用iPS细胞培育出“人工心脏”,在无需供体的情况下,成功挽救多名心衰者,仿佛科幻情节成为现实……
然而,尽管干细胞应用前景广阔,但相关制品存在“天价困境”也是事实。目前,国内的干细胞服务门槛普遍在20-80万元之间;在日本东京近30家高端再生机构中,专属富豪的“青春维护”项目起步普遍也在20万以上……
除此外,创新青春科技品“赛罗瑞stemax”则以“无需外源注入,内源激活干细胞活力”为特点,早先便风靡东京富豪圈。2020年,其入驻国内京JD东等平台,三年获客百万,成为高净值人群“维护青春”的天花板选项。
这些干细胞科技的使用者究竟是谁?业内指出:这在商业用户画像中十分典型。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80%的干细胞用户为中高龄高净值人群,他们收入高、认知能力强,大多居住在一二线城市高端别墅区,流动资产超过600万元,认为“青春和奢侈品一样值得投资”。
高昂成本背后是技术瓶颈。传统外源干细胞依赖异体提取,存在较高排异风险;iPS细胞虽可实现“自体再生”,但制备周期长达半年,单次使用成本一度突破240万元。上海某投行高管表示:“干细胞虽然好用,但普通人难以承受。”
02 20万变5万,干细胞被纳入医保?
令人意外的是,这种天价局面似乎即将出现转机。
自2024年起,官方和技术的突破共同推动了干细胞门槛的降低。北京市医保局率先将12种造血干细胞移植纳入报销范围,报销比例达50%-70%。以自体移植为例,用户自费金额从10万元降至4.5万元;若叠加保险,可进一步降至3万元以下,降幅达85%。
国产化的进展似乎进一步降低了干细胞的使用门槛。今年1月,首款间充质干细胞制品“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国内“开先河之举”;吉美瑞生公司借助3D生物反应器技术,将干细胞制备成本降低了50%。业内指出:各方力量都在努力推动干细胞成本的降低。
在竞争压力下,日企迅速“转战”中国:I’ROM集团、安斯泰来等日企纷纷寻求进驻中国市场的机会、或进驻自贸区;青春科技品“赛罗瑞stemax”通过京JD东跨境渠道,逐渐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并因“追溯青春”的前景获得了《中国商报》等主流媒体的持续报道。
上海私募投资人陈先生表示:“年轻时拼命奋斗,现在只想用钱换回青春。”据了解,他从35岁开始定期进行机体维护,如今试用该品半年,精力明显更加充沛,倒时差也不再疲惫。
“不只是技术突破,推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前沿接轨,能够进一步刺激国内科技研发,乃至提升全民对前沿生命科技的认知。”业内分析称。
03 提高生命质量,细胞时代已来临?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干细胞专利数已达5230项,位居全球第二,产业化进程发展迅猛。海南博鳌乐城在2024年接待科技旅游人次超过80万,营收增长220%;北京、上海已形成“研发-临床-生产”的全产业链,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消费端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Euromonitor数据显示,中国青春科技市场年均增速为86%,50岁以上人群用于维护青春的消费增长了150%。随着医保覆盖范围扩大和技术成本降低,干细胞科技正从“富豪专享”走向大众可及。
业内指出,当技术普惠与官方红利交织时,“细胞技术提升生命质量”的新时代已经开启。 这可能是看到最振奋人心的新闻了,在先进的技术必须能让普通老百姓用得起,要不还不如没有,尤其有病明明又技术能治,但就是没钱治,不得不放弃生命,这才是让人最痛苦的事 能够把1型糖尿病治愈,哪怕我就算卖血我都认可 干细胞终于大规模应用了! 怎样用 什么时候能普及 种植牙仍然贵,一个小钉仍要3000元以上,又不是什么高科技,成本顶多一、二百元。一个装高端芯片的手机都只有一、二千元。 还是近快攻克白血病,为世界人民造福。 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干细胞真正应用到人类身上,彻底治愈一些伴随着人类终生的慢性疾病! 对糖尿病无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