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略 发表于 2025-3-20 18:44:10

中国最“弱”省会,绷不住了

文|凯风
强省会还是多中心,这是一道难题。
我国内地共有27个省会/首府,GDP总量最高的广州超过3.1万亿,最低的拉萨不足1000亿元,不及东部县级市。
然而,广州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强省会”,拉萨也不是大众话语中真正的“弱省会”。
衡量省会的强弱,看的不只是GDP总量,更重要的是省会GDP占全省的比重。
谁是名副其实的“强省会”,谁又是“弱省会”?
01

最强省会和最弱省会,都出人意料。
省会经济占全省比重,一般以省会“经济首位度”来衡量,这里的首位度是大众媒体约定俗成的概念,与学术上有一定区别。
一般而言,省会GDP占全省比重超过30%的可视为“强省会”,低于20%的多被视为“弱省会”。
如果省会经济比重占比超过50%,则是强省会的极端,堪称“一省一城”;
反之,省会占比低于15%,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弱省会”。
以此来看,强省会几乎云集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而东部地区的省会首位度普遍位居中下游乃至垫底。


根据最新数据,我国典型的强省会包括银川、长春、西宁、西安、哈尔滨、成都、拉萨、武汉、海口。
其中,成都、西安、武汉,堪称双重意义上的“强省会”。
GDP破万亿乃至2万亿,全省经济占比超过1/3,在全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然,最极端的还是银川、长春、西宁,省会经济占据全省半壁江山。
意味着在省会之外,几乎没有能独当一面的地级市。
西部省份地广人稀,产业结构单一,全省经济体量本身就不大,“一省一城”符合常态。
与之对比,典型的弱省会,包括南京、济南、呼和浩特、石家庄等地市,南京位列倒数第一。
有意思的是,这些省会在所在省份都不是经济第一大市,也不是人口第一大市。
省会在全省无法“一家独大”,也难以形成对全省经济产业发展的主导权。
南京与苏州,济南与青岛,呼和浩特与鄂尔多斯、包头,石家庄与唐山,都是如此。
02

最“弱”的省会,到底有多弱?
这里的“弱”,不是经济实力之弱,而是“首位度”之弱,且是经济首位度、人口首位度双重意义上的弱。
南京、济南可谓难兄难弟。
两城经济占所在省份比重双双不足14%,南京更以13.5%位列倒数第一。
人口首位度更低。南京、济南常住人口均未突破1000万大关,占各自省份人口比重分别为11.2%、9.4%,济南不足1/10。
此前首位度最低的省会一直都是济南,2020年济南借助合并莱芜,曾扳回一城。

过去几年,南京、济南一度双双喊出“强省会”的口号,但首位度双双不增反降,南京更从14.4%下降到13.5%。
究其原因,南京、济南所在的江苏、山东两省,均以发展均衡著称,经济强市林立,县域经济发达,百强市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梯队。
且不说江苏各大地级市素有“十三太保”之称,全部跻身TOP100城市之列。
就是山东,在青岛、烟台等万亿城市之外,也有以潍坊、东营、淄博为代表的众多工业大市。


“多中心”只是结果,而非原因,背后更多是区位格局、产业结构与国家战略布局导致的结果。
03

南京、济南,为何沦为“弱省会”?
弱省会的另一面,是“多中心”,东部沿海省份普遍呈现“多中心”的发展局面。
一大原因在于港口。
全球化时代,谁靠近港口,谁就接近国际市场,足以获得发展先机。
外贸与制造业通常是同频共振,港口带动一众工业城市崛起,苏州、青岛、宁波、泉州等地都是如此。

其二,港口之外,计划单列市的政策因素同样不容忽视。
我国城市体系中,享受财政单列且为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最为醒目,这些城市与省会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目前,我国5个计划单列市都在沿海,包括深圳、宁波、青岛、厦门、大连。
所对应的广州、杭州、济南、福州、沈阳,恰恰都不是强省会。
其三,在都市圈和城市群时代,超级中心城市、大都市圈的虹吸效应同样不容低估。
南京之所以难以“一城独大”,在于附近有上海这一超级城市的存在,上海大都市圈将苏州、无锡、常州、南通都纳入“势力范围”。

事实上,苏州崛起的背后,正得益于与上海形成的“研发-制造”协同优势,再加上自身坐拥全国最多的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发展自然更胜一筹。
因此,南京、济南的“弱省会”,都不乏客观因素,但人口集中度迟迟难以提升,存在感始终立不起来,却是不争的事实。
04

多中心时代,是否还需要强省会?
过去几年,南京、济南、沈阳、福州先后祭出打造强省会、竞夺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动。
随后,南昌、贵阳、南宁、兰州等地更进一步,甚至喊出“省会强则全省强”的口号。
然而,这几年“强省会”的声音开始淡化,被省域副中心取而代之,芜湖等部分地级市甚至发出“一城独大不是春”的直接宣示。
这背后,与最近一段时期的政策转向不无关系。
早在四五年前,从顶层设计提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随后,国家层面出台多份文件,要求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无序扩张,严控撤县建市设区。


因此,自从合肥、成都、西安、济南、长春5大省会完成合并式扩张之后,最近5年时间,再也没有城市合并的案例,参阅《又一个千万人口大市,诞生》)。


但问题往往要一分为二,一个普遍共识是:弱省份需要强省会,而强省份需要多中心。
道理很简单,只有经济强省才有打造多中心的底气,而欠发达省份如果资源过度分散,很容易沦为一盘散沙。
05



哪些地方适合强省会,哪些地方更需要多中心?
对于中西部的经济弱省来说,人口流失的局面需要扭转,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需要争取,国家战略需要竞夺,无不需要强省会赤膊上阵。
最新的人口数据揭示了这一点。
省域人口普遍负增长,而省会人口却保持大增,某种程度上,省会正在成为吸引人口回流乃至争抢外地人才的蓄水池。
对于东部的经济强省来说,经济强市众多,省会想要一家独大也不容易。
关键是,区分好省会与经济强市之间的功能定位,让省会更好发挥省会功能,经济强市更多发挥经济功能。
至于中西部已经做大了强省会的省份,省会再继续膨胀,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做大都市圈,同时培育多个副中心城市,无疑有必要性。
强省会战略,追求的不是省会“一城独大”,而是以省会存在感、竞争力的提升,抬升全省在全国的位置。
一个地方,如果连显眼的大城市都没有,何以参与区域竞争、竞夺国家战略,何以在抢人大战、抢企大战中分得一杯羹?

茉莉茉莉 发表于 2025-3-19 14:35:06

强省会和多中心的发展模式各有利弊。中西部地区需要强省会来集中资源、吸引人口和产业,而东部沿海省份则因为港口优势和多个经济强市的存在,更适合多中心发展。

辽妞老湿 发表于 2025-3-20 19:19:34

看江苏连云港是最说不过去的,作为一个老牌地级市,国家最早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欧亚大陆桥头堡,天时、地利全都占据,经济连后来新建的宿迁市都不如,全省垫底。

老颂头 发表于 2025-3-20 19:24:16

省会不能一家独大,全省均衡发展才好,江苏山东全省富多好哇,相反,只省会强而全省弱反而不好

Joeykuang 发表于 2025-3-20 19:27:12

广东被两个巨无霸吸,不仅如此,还把周边的邻居也吸过来了,离得远的四川河南也吸过来了。珠三角其他两个核心城市东莞 佛山,吸来了很多西边的邻居和北边的邻居。

�若霖 发表于 2025-3-20 19:29:13

俺觉得山东这样均衡不也挺好的。我是东营人,在济南上学四年一直不太喜欢那边气候。毕业之后来青岛工作的也挺自在。

给你祛病 发表于 2025-3-20 20:22:16

不是贵阳吗

乘龙游天下 发表于 2025-3-20 20:22:28

把银川说成是最强的省会城市不对,因为宁夏就银川这么个好地方,也是西北五省最好的地区,所以资源优势就本来有,不能与其他地方相知并举!

条码机 发表于 2025-3-20 20:23:45

上海其实面积很小(比南京面积都略小,只有北京的三分之一多一点),但是各区之间发展均衡,没有一个明显的市中心,曾经的乡下浦东成了国际金融中心、川沙有了迪士尼乐园,所以上海才成为第一城。苏州市区其实也很小,但是几个县级市都是顶尖的存在,所以苏州才是最强地级市。江苏可以说没有中心,所以也就成了人均gdp最高省份。经济发展到一定地步必然要去中心化,不然人口、企业都往一块聚集,交通、医疗、基础教育的压力就太大了。

芳华 发表于 2025-3-20 20:24:48

不用比来比去的,就比谁在这个省城最幸福。虽然工资少,才过得最开心,这才叫真正的幸福。几千万的房子没有在我的三线城市100万买一套房子,住的开心,住的舒服。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最“弱”省会,绷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