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持续,去年我国对乌进口额仍高达63亿美元!到底买了些啥?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俄乌开战虽然已有3年,但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我国和乌克兰之间的贸易。去年前9个月,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就达到了63亿美元。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前线打得这么激烈,乌克兰能向中国提供什么商品呢?我国又能向乌克兰出口什么呢?最关键的是,目前乌克兰的陆路通道和港口几乎都处于瘫痪状态,双边贸易是通过什么渠道在进行?
先来看一下,近两年来我国和乌克兰之间的总贸易额是多少。
有所下降,但规模依旧不小
首先要明确一点,和开战前相比,我国和乌克兰之间的双边贸易额是有所下降的。还在2019年的时候,我国超过俄罗斯成为了乌克兰最大的贸易伙伴。
比如在2019年第一季度,乌克兰对我国的贸易总额就高达26.43亿美元,对比之下,去年前三季度双方的贸易总额才达到了63亿美元,所以说战争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
即便如此,双方的贸易总额依旧在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两国的贸易总额为68.1亿美元,这一规模比去年的规模高,但是相比以前却下降了10.8%。
具体来看,2023年我国向乌克兰的出口额为27.8亿美元,相比此前下降了15.3%,我国从乌克兰的进口额为40.3亿美元,相比此前下降了7.4%。
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是,总贸易额63亿美元。我国向乌克兰出口额为26.5亿美元,从乌克兰的进口额为36.9亿美元。
因此,从整体上来看,2019年之前我国和乌克兰的贸易额相对较高,尤其是2019年当年应该是开战之前中乌贸易相对较高的年份。
接下来,由于受到疫情和战争的接连影响,双边的贸易额开始出现波动,但下降的幅度并不是太大,尤其是在一些具体的商品上,双方之间的贸易供求关系反倒越来越紧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不管是乌克兰对我国的贸易需求,还是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的产品,彼此之间正好能实现互补。
那么,我国主要向乌克兰出口什么商品?乌克兰又向我国出售什么呢?
出口产品,进口原料
根据乌克兰统计局2021年的数据,双边的贸易额为189亿美元。我国向乌克兰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乌克兰向我国出售的则主要是原料。
具体来看,我国主要向乌克兰出口电视、锅炉、各类机器、汽车、塑料制品以及聚合材料、光学设备、鞋帽、化工产品、玩具、家具、橡胶、黑色金属、有机化合物。
以上类型是乌克兰驻华大使馆2021年公布的相关数据,实际这并不是全部,在其他方面,比如智能手机,我国对乌克兰的出口规模同样很大,而且还占据了相当规模的市场。
我国主要从乌克兰进口什么呢?还是2021年的贸易数据为例,统计显示,乌克兰主要向我国出售了矿砂、矿渣、矿灰、谷物产品、动植物油脂、食品工业的废弃物、木材和木制品。
从进出口的结构看,乌克兰主要购买我国的各类工业成品商品,我国主要向乌克兰购买各种原材料。简单来说,我国主要购买乌克兰的是包括粮食和矿产在内的大宗商品。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贸易格局,跟双方的需求密不可分。
首先,从乌克兰的角度看,即使在开战之前,乌克兰国内所需的各种轻工业制品主要都是依靠进口。
从家电、家具,再到鞋帽衣袜,以至于现在已经普及的智能电子类产品,这些乌克兰国内都不能自行生产,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
在这方面,我国多年来的轻工业发展无人能及,尤其是最近一二十年的时间,世界工厂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不要说像乌克兰这样的国家,就是美欧这样的发达国家,大量的产品也是由我国主要供应的。所以,乌克兰向我国进口各种工业制成品,符合世界整体的经贸流通结构。
其次,从我国的角度去看,之所以向乌克兰购买大宗商品,一方面是乌克兰确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农产品。
另一方面,在原材料的进口上,我国想摆脱此前对单一国家的进口依赖,从供用端上实现多元化渠道。
这其中较为重要的其实是粮食产品。乌克兰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出口国,不管是玉米、小麦还是葵花籽油等农产品,每年乌克兰的出口额相当巨大,在世界上也占据很大份额。
具体来看,从去年7月到今年1月,该国的谷物、油籽加工产品的总出口额达到了110亿美元,这比上年同期97亿美元的规模上涨了13.4%。
像玉米的出口规模达到了24.12亿美元,小麦的规模达到了20.84亿美元,大麦的规模达到了3.5亿美元,三类谷物产品的出口都远高于上年同期的水平。
大豆和油菜籽的出口额分别为9.09亿美元和14.52亿美元,葵花籽油的出口额为27.01亿美元。
再来看我国的需求,虽然我国的粮食产量高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的粮食消耗量也相当巨大,所以每年仍旧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主要用于供应饲料以及油脂类产品。
在此之前,我国主要从美国等国家进口各类粮食作物。由于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开始逐步拓宽粮食进口的渠道,除了美国之外,每年也从巴西等国进口各类农产品。
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乌克兰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自然而然的也成为我国寻求的贸易伙伴。
反过来看,我向乌克兰出口的各种商品里,具体的市场份额达到了什么程度呢?
智能手机占据一多半市场
在乌克兰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的手机产品占据了一多半的市场份额。根据202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在乌克兰最大的手机品牌是小米。
2021年第二季度的手机销量中,小米手机在乌克兰市场的销量排第一位,市场占比达到了46%。
除了小米手机之外,另一家中国的手机品牌传音手机,在乌克兰的市场份额占到了7%,销量排名排在了第三位。
OPPO手机在乌克兰的市场份额为5%,销量排名为第四位。这三家手机品牌加起来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8%。
对比之下,排在第二位的三星手机在乌克兰的市场份额只有26%,苹果手机更是排在第五位,市场份额只有3%。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中国手机品牌之所以能在乌克兰占据很大的市场,主要原因就是综合性价比高。
先不说战争带来的影响,就是在开战以前,乌克兰整体的经济和收入水平也难以和传统的欧美国家相提并论。在这种局面下,人们购买手机更看重价格等综合性价比。
开战以后,乌克兰整体的情况更是在下降,像手机产品这种需求,人们更不可能顾及什么高端不高端了。
不光手机产品是如此,其他的产品,像鞋帽衣袜,乌克兰对中国的需求依赖也很大,很多国内的经销商以及批发商,哪怕在战火纷飞之下,依然做着对乌的相关贸易。
有些人可能会问,现在乌克兰东部都成了战场,我国和乌克兰之间的双边贸易究竟是通过什么渠道在进行呢?
通过第三国港口中转贸易
一家乌克兰本土的国际物流公司,多年来一直在从事中国和乌克兰之间的物流业务,这家公司的中乌物流市场份额占比达到了80%,而且在我国的广州还设有专门的分公司。
开战之前,我国和乌克兰40%的物流运输主要是通过铁路在进行,也就是中欧班列。货物在我国境内装车,然后经由亚欧铁路可以发往乌克兰。
具体的线路是,货物先从广州发到重庆,从重庆出发经过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然后再将货物运到波兰,之后货物从波兰再运到乌克兰。
开战以后,中国发往乌克兰的商品难以再通过中欧班列运输,除此之外,乌克兰南部的港口也不能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物流公司只能通过航运先把货物运送到第三国的港口,然后再通过中转的方式,将货物从第三国运回乌克兰国内。
所以,相比此前的中欧班列,中转的运输方式,不管是成本还是时间都提高了不少。虽然整体的情况不及战前的贸易水平,但中国和乌克兰之间的双边贸易依然维持着相对稳定的态势。
结语
至于接下来的情况,关键要看战争还要持续到何时,和平协议什么时候能够真正的签署。现在来看,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已经遭到了大规模的战火破坏,即使停火以后,我国和乌克兰之间的贸易,也难以再通过之前的方式进行物流运输。
乌克兰首先要进行重建,尤其是要恢复基础交通设施,这样才能保证双边贸易的正常运输往来。
虽说这个过程将很漫长,但是一旦真正停火,在贸易需求上,乌克兰和我国之间将会出现更多的贸易机会,互补性的局面接下来还会持续。 媒体报道引导意味严重,看似库尔斯克军事战败,实际泽连斯基外交失败。他太依赖于美国,导致对于库尔斯克是攻是守存在回旋。而大帝很明确,要和平,必须先交回库尔斯克。特朗普在中间的翰旋起了相当的作用,动摇了泽连斯基,给了普京调整兵力的时间。库尔斯克乌军能够一直保持控制的原因有三 :1 精锐作战 2 补给充足 3 俄军分兵乏术一旦战略方向不坚决很容易崩溃。 所以泽连斯基还是把希望寄托在美国和俄罗斯了。是福是祸不为人知。美鹅反正我是不信的,失去谈判筹码的乌克兰,接下来等着的一定不平等条约。 钢勇的拳师决不会打那已经倒地的敌手!普京大帝真的牛逼!大国风范![点赞][点赞][点赞] 明面上是饶乌军一命,实际上是喊饶参战的北约士兵的命吧?普京威武,打得北约满地找牙![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乌克兰只有采用,小股部队分散对俄罗斯进行打击,积小胜为大胜,最综拖垮俄罗斯,这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必须到俄罗斯境内作战。否则必死无疑。 别做无畏的牺牲了,为和平努力吧[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每个国家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强大才是根夲。美在俄乌之间玩双标,自取其利,伤害乌克兰生存之基。 俄罗斯人聪明勇敢,为千[心]稳定世界局势作出了贡献。伟大的俄罗斯乌拉! 如果我们当初说一句话,俄乌冲突压根就打不起来。打了这么久,更能说明我们不干预的作用,让他们再打几年,我们再出面调停,他们双家和好了,更能说明我们话语权的重要性。 这话说得真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