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扣押义乌商贸城3亿商品,日用品被指“走私品”,却说不清理由?
2025年3月,墨西哥城潘塔科海关上演了一场“魔幻大戏”——33个集装箱的中国商品被突击查扣,总价值高达3亿比索(约合人民币1.1亿元),包括滑板车、玩具、服装等日常用品。墨西哥官方宣称这些货物是“走私品”,却连一份检测报告都拿不出,反而搬出“国家安全”的宏大说辞。
更讽刺的是,这已是墨西哥第三次针对“义乌商贸城”的突袭行动:2024年同一地点两次查封,商户黄辰投资百万血本无归,日销售额暴跌至400元。
一边是墨西哥关税飙至41%逼商家走“灰关”,一边是政府高喊“保护公民健康”,这场贸易博弈背后,藏着多少不能明说的秘密?
突袭现场:玩具车为何成了“违禁品”?
2025年3月5日凌晨,墨西哥国家海关总署(ANAM)带着武装部队冲进潘塔科海关仓库,封存了33个集装箱的“问题商品”。
被扣货物清单上,从儿童玩具到办公椅应有尽有,但官方声明仅用“走私品”三个字草草带过。
墨西哥安全内阁声称这批货物“危害国民健康”,却拒绝公布具体违规细节。
玩具电池是否超标?服装染料有无问题?面对质疑,官员们集体沉默。
当地媒体直言:查扣3亿比索商品需要动用海军和情报部门?这简直是拿大炮打蚊子!
在墨西哥义乌商贸城经营玩具生意的黄辰,对这一幕再熟悉不过。
2024年4月,他带着上百万元积蓄来到墨西哥城,租下商铺卖玩具和香水,结果开业不到半年就遭遇两次查封。
第一次查封持续一天,第二次拖了两个月,商户们缴纳了1000万比索罚款才勉强重新营业。
2023年墨西哥从我国进口额突破1000亿美元,而这次查扣的3亿比索货物仅占0.03%。
墨西哥海关的“雷霆行动”,更像是政治表演而非实质打击。
合规迷局:灰关走私与政策博弈
墨西哥海关的“合规大戏”,本质是一场多方利益博弈。
墨西哥综合税率高达41%(关税25%+增值税16%),正规报关的商家在价格上毫无竞争力。
商户们不得不选择“灰关”——通过行贿、虚假申报甚至不申报的方式降低成本。
墨西哥义乌商贸城运营方“墨西哥小林”透露:商场里75%的货物走灰关,但这不只是我国商品的问题,整个墨西哥市场都这么干。
墨西哥制造业仅占GDP的18%,大量本土小厂被我国低价商品冲击到濒临倒闭。
2024年4月,墨西哥突然对钢铁、纺织品等加征5%-50%关税,进一步挤压我国商品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墨西哥正积极承接美国“近岸外包”订单,此时严查我国货,既能讨好美国,又能给本土企业腾出市场。
而正规报关需要经过8个部门审批,耗时一两个月。
黄辰曾尝试走合规渠道,但一箱玩具的报关费比货值还高,最终只能放弃。
“不走灰关就是死路一条,走了灰关又怕被查,这就是个死循环。”
市场崩塌:从“遍地黄金”到内卷求生
墨西哥曾是我国商人的“淘金天堂”,但如今光环早已褪去。
2023年,墨西哥义乌商贸城旺季时商户日流水高达700万人民币,10平米小店月利润超8万元。
但到了2024年,利润暴跌至30%,爆款商品生命周期从一两年缩短到一个月。
“以前是躺着赚钱,现在连汤都喝不上。”黄辰摇头叹息。
内卷加剧:大量我国商人涌入墨西哥,甚至欧洲华商也转战于此。
同一款充电宝,2023年能卖50元,2024年价格腰斩至25元,利润仅剩2元。
墨西哥小林坦言:一个商场里挤着30家卖同款水杯的店铺,不降价只能等死。
当前困局最主要的两点无外乎是:合法化与本土化。
比如说商户主动纳税、补齐手续,同时开拓家具、智能家电等新品类,并与墨西哥人合作经营。
“让本地人成为销售链一环,既能避免排挤,又能打开新市场。”
比如在2024年,一家我国卫浴企业通过合资模式在墨西哥建厂,成本降低40%,订单量翻倍。
墨西哥海关的“3亿大案”,撕开了中墨贸易的灰色地带。
一边是墨西哥政府高喊“国家安全”,一边是商家为生存被迫游走法律边缘。
这显然不是一个孤例,而是一个需要系统解决的问题。
参考消息:
凤凰网财经:【墨西哥查封义乌商贸城,独家对话运营方:中国商品在当地无可替代】 2024-12-15 他们对那些毒贩就是不敢打 都是无赖 大俄扣完,小墨扣,咋,真当中国好说话啊。 什么叫说不清楚?走私的意思就是没交税的呀! 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信誉可言。建议中国企业包括商人全部撤出。千万到最后不要在把命丢那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