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满都的风铃 发表于 2025-2-16 10:45:29

美俄撕裂欧洲,北约重心东移,波兰或成下一个欧洲“火药桶”

核心提要:俄乌冲突三周年之际,北约战略重心加速东移,昔日英法德主导的欧洲安全秩序正被打破,波兰正从“反俄前线”蜕变为欧洲新权力极。波兰曾经活在俄罗斯的阴影下,如今携着历史创伤与地缘焦虑,既充当美国制衡俄欧的支点,又带领着整个中东欧陷入欧洲地缘政治的风暴眼中。当北约多国部队密布欧盟东翼,以波兰为代表的中东欧能否真正成为欧洲的新战略支轴?
|本文独家发布于腾讯新闻


图源:北约官网
一、在加速失序的世界秩序中,多极化是不确定时期里的唯一确定性
在俄乌冲突迎来三周年之际,受特朗普政府回归冲击波影响,美欧关系、美俄关系以及俄乌关系走向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而美国副总统万斯受邀在刚刚落幕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更让北约乃至跨大西洋关系未来的不确定性骤增。
多极化既是全球层面的大国权力中心多极化,也昭示了地区内部地缘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历时三年之久的俄乌冲突给欧洲安全秩序带来的最大冲击之一是,北约西欧盟友对安全议程塑造的话语权正在下降,以波兰为首的中东欧盟国在北约框架内的政策塑造能力不断上升。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东西欧盟友政策塑造力的此长彼消,是否预示着欧洲地缘政治中心多极化趋势的来临?以波兰为代表的中东欧地缘政治时刻是否已经来临?


图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事实上,俄乌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克里米亚危机的延续,是北约与俄罗斯安全困境的全面升级。其导火索是北约战略威慑力量的东移,引发俄罗斯方面反守为攻的战略回应。
那么,北约为何要东扩,东扩后战略威慑力量又为何要频频向东转移?以及北约战略威慑力量转移的驱动力来自哪里?这是俄乌冲突三年来应该反思的本质问题之一。
回答这个问题或可从影响北约与俄罗斯战略互动态势的三组关系说起。其中,第一组是起到全局性作用的美俄关系,是左右北约与俄罗斯关系走向的最大推手。第二组关系是北约欧洲盟友与俄罗斯关系,起到推波助澜的角色。而北约欧洲盟友与夹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六国的互动则发挥着催化剂作用,因为这里不仅牵动着北约东欧盟友的地缘安全神经,也事关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由于创伤记忆和地缘政治位置差异,北约东西欧盟友对俄罗斯威胁感知的温差存在巨大裂痕。
事实上,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怀有根深蒂固的“俄罗斯恐惧症”,使得这些国家往往成为北约欧洲盟友与俄罗斯关系恶化的“始作俑者”,常常充当着推波助澜的角色。换言之,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北约东翼盟友在驱动北约与俄罗斯安全困境生成以及关系不断恶化过程中扮演的,实质上是传播和扩大安全焦虑的角色,同时也是美国向东遏制俄罗斯,向西牵制欧盟作为世界地缘政治一个独立一极的离岸平衡支点。


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的位置,图源网络
放眼整个中东欧,波兰是其中当之无愧的战略旗手。然而,波兰是否能够名正言顺地成为整个欧洲多极化时代里的“一极”,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要素:其一,北约战略重心转移的程度与规模;其二,美国盟友的支持程度;其三,波兰自身的外交领导力以及军事实力,其四,波兰在北约框架内的话语权及其对北约安全政策的塑造能力。
二、北约战略重心已由德法轴心向东部移动,波兰或迎来地缘政治的高光时刻?
克里米亚危机以来北约的威慑战略已经从延伸威慑转向了前沿威慑,与乌克兰接壤的中东欧八国均已部署北约多国轮换部队,种种举动都正在将中东欧推向欧洲地缘政治博弈的风暴眼:
在1999年北约东扩发生之前,中东欧地区尚处在一个地缘政治真空,或者说战略缓冲地带。美国为了安抚俄罗斯,90年代末曾向俄罗斯承诺北约东扩之后不会在东翼国家部署军事力量。彼时,北约的战略重心以及军事部署主要分布在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欧盟国。
1999年,即便是在波兰、匈牙利和捷克获得成员国身份后,他们也只是有权“共享”北约部署在西欧地区的核武器以及联盟其他军事力量,以实现对俄罗斯的延伸威慑,进而获得更坚实的安全保证。然而,随着21世纪以来橙色革命(2004)和俄格冲突(2008)的发生,使得北约与俄罗斯自冷战以来建立的脆弱信任关系逐渐走向竞争。


图源:新华社
值得注意的是,波兰与波罗的海三国为首的恐俄派在北约与俄罗斯关系演化中扮演了安全威胁驱动角色。譬如,在2008年俄格冲突后,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等国家元首第一时间飞抵第比利斯(格鲁吉亚首都)。波兰国家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发表了尖锐的援格演讲,并向北约发出警告:“今天是格鲁吉亚,明天是乌克兰,后天是波罗的海国家,然后也许我的国家波兰!”。然而,由于民主党人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并主张重启美俄关系,波兰等国对俄罗斯的安全威胁呼吁并未在北约引发共鸣。
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克里米亚入俄事件爆发后,美国开始重返中东欧,重新强化对北约东翼地区的战略部署。2016年的北约峰会举办地特别选在了华沙。此次峰会作出了一个冷战结束以来史无前例的战略决定,即北约于2017年7月开始在与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邻近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四国部署多国战斗群,分别由英国、加拿大、德国和美国领导。以上军事举动标志着北约对俄威慑战略从延伸威慑转向前沿威慑。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图源:BBC
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加速了北约战略重心东移趋向,强化在北约东翼国家的战略部署成为北约未来长期的优先事项。在2022年北约马德里峰会上,北约决定在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再建立四个多国战斗群,并同意将各战斗群的规模从营级扩充到旅级。其中,美国领导下的部署在波兰的多国轮换部队达到11600人。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计划已久的在波兰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在2023年有了标志性进展。2023年12月,美国拖延5年之久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部署计划彻底落地,并已在波兰北部雷济科沃军事基地投入运作。
除此之外,在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之际,北约宣布在罗马尼亚建设欧洲规模最大的军事基地。以上表明中东欧地区已经成为北约与俄罗斯博弈的地缘政治中心,北约在中东欧东翼国家战略部署已经成为检验北约威慑力量有效性,并影响北约团结性的基石。 
三、“乌克兰一旦丧失独立,波兰可取而代之”?
波兰和美国的特殊关系为波兰寻求地区大国地位以及实现地缘政治抱负提供了充分且必要的政治与军事资本。波兰拥抱美国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现实的安全需求。反过来看,波兰不仅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对东欧实现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又是冷战后以来所有北约盟友中最亲美的国家之一。并且,波兰作为新欧洲的代表,恰好具备扶持的经济和军事潜力。


美国国务卿与波兰外长举行联合记者会,图源:美国驻波兰大使馆官网
美国地缘政治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曾这样写道:“如果欧亚大棋局中作为美国战略支轴的乌克兰一旦丧失独立,那么波兰可以取而代之。”而当前欧洲安全形势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应验了布热津斯基的某种预判。此外,从特朗普1.0任期,到2021年拜登上台,波兰始终是美国在新欧洲的战略支点,两任总统以及政府高层曾多次访问波兰。在特朗普1.0任期,波美军事合作密切,波兰一度提议要拨款为美国在波建设永久性军事基地,并命名为特朗普堡。拜登执政之后旋即打破战略红线,承诺在波建立永久军事基地。2023年3月,美国在波兰首个永久性军事基地落成,系美国在欧洲的第八个、中东欧地区第一个永久军事基地,该基地将成为美国领导和指挥北约军队的东部中心。
波兰的军事实力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得到了迅猛提升,为其影响未来的北约安全议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2024年《北约国家国防开支》报告的最新数据,波兰共和国武装部队共有军人21.61万名。这使得波兰在北约军事规模中位居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土耳其。紧随波兰之后的则是法国、德国、意大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波兰军队规模扩大了一倍多。2014年,波兰军队仅有9.9万人,在北约中排名第九。这一数字多年来逐渐增加,2020年达到11.62万人,彼时在北约内部仅排第八。在此背后的最大驱动力量来自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可以说,俄乌冲突不仅史无前例地激活了以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为代表的部分中东欧国家,数百年来对俄罗斯及其前身的创伤记忆,并且使得中东欧地区再次成为欧洲地缘政治的焦点。
最后一个影响因素是波兰在北约框架内的话语权以及对安全政策的塑造能力。在北约框架下,最强有力的政策塑造杠杆是波兰与罗马尼亚于2015年联合发起的布加勒斯特九国倡议(Bucharest Nine Nation Mechanism,简称B9)。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B9自2015年以来成功地塑造了北约东翼的威慑与防御战略。在九国机制的政治游说和呼吁下,北约不仅自2022年开始扩大了在中东欧地区的多国轮换部队数量和规模,还逐渐将东翼国家领土防御、东部邻里稳定以及混合威胁等纳入到了2022年版安全新概念之中。
自2022年2月以来,B9 的优先事项还包括确保乌克兰作为独立国家的生存,并支持其更紧密地融入区域安全架构,最终助其加入北约。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北约峰会召开地点选在了维尔纽斯,并且在会议举行前夕北约秘书长和美国总统专门出席了布加勒斯特九国峰会,为北约峰会作了预热。2023年维尔纽斯峰会的主基调是解决北约面临来自乌克兰危机带来的最紧迫挑战,进一步强化北约威慑和防御,拉近乌克兰与北约的距离。事实证明,这一基调集中反映了中东欧东翼九国的安全诉求。
结语
退一步说,即使当前美俄关系迎来转圜空间,特朗普政府与北约欧洲盟友关系的团结也正经历撕裂,未来美国领导下的北约对于中东欧地区的战略部署极有可能面临重大调整。可以确定的是,北约欧洲部分与俄罗斯的关系在短中期内已然回不去了。尤其是对于波兰而言,数百年来的地缘创伤记忆在此次俄乌冲突中被彻底激活。即使没有美国一如既往的支持,波兰也会歇斯底里地联合北约欧洲盟友,义无反顾地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维度上继续支持乌克兰。而这一立场也与欧盟整体的对俄政策基调,以及德法盟友的援乌抗俄立场基本一致,只是在力度和程度上存在差异。
因此,可以确定的是,波兰将在当下以及后危机时期的欧洲安全秩序重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若缺少波兰的参与和调解,北约与俄罗斯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欧亚“中间地带国家”的战略博弈,很可能因民族矛盾激化而升级为新的军事冲突。

沸腾冰 发表于 2025-2-25 22:57:31

这个时候的众星捧月,真想知道斯基的真实想法,外人看来,乌克兰完蛋了,领土要没,还债协议要签,谁愿意当这个签字的人呢,斯基也许自己也清楚,如果这个时候还沾沾自喜,那只能说明乌克兰人并不团结,乌克兰这些政客他们自己都知道,在自己无能为力不想担责的时候,找个小丑当总统,成功了换届干掉他,不成功都是小丑总统的错,斯基这个小丑演的也是有些悲壮

小老廖 发表于 2025-2-25 23:28:43

发票抬头:***有限公司

区块链头条 发表于 2025-2-26 00:24:38

如果俄罗斯倒向美国,那我们就支持乌克兰🇺🇦![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2414177 发表于 2025-2-26 00:38:56

以前我认为泽连斯基是个喜剧演员,从俄乌战争爆发到现在,为了乌克兰他到处访问寻求支持,亲临战争前线慰问官兵,是一个立志的总统,当年首都俄军兵临城下他没选择逃跑,是一个合格的乌克兰人民好领导!

清風 发表于 2025-2-26 00:58:29

其实我一开始就觉得这是老美和俄罗斯两个做的一盘棋局,一个为欧洲依赖它,一个为了划分乌克兰做的局,打的差不多了,就握手言和,在来划分资源和经济

快科技 发表于 2025-2-26 01:54:04

休战养息让民众得以喘息为上策 得失交与后智者决之 切莫以罪人示将来以史为子孙唾弃!

郭恩林 发表于 2025-2-26 03:58:49

苏联解体,使这个对抗的世界并没有结束冲突,美国的世界霸权从此越来越猖狂,军火商和政府互相勾结,造成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政权更迭,欧洲的许多政权更迭,都与美国政府有关。乌克兰的颜色革命,给乌克兰人民留下了无穷的灾难,内斗不断,美国的瓜分手段,使欧洲动乱都在美国的设计之中。

用户2657573 发表于 2025-2-26 05:19:15

烏克兰通过的战时选举决议从法律上保证了斯基还可以执行拒莶和美国的任何协议.

wjgg 发表于 2025-2-26 05:22:18

泽连斯基和他的这帮人,最终都将死无葬身之地的。记住,去年9月3日的抗战纪念日,泽连斯基特地派他的驻日本大使去参拜靖国鬼社。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美俄撕裂欧洲,北约重心东移,波兰或成下一个欧洲“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