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终于走到破产重组这一步了
这两天胃疼不舒服,都没怎么看新闻。白天跑医院折腾半天好几百检查费下来,开了50多块钱的药,跟朋友推荐的一模一样。吃完好像好点一翻新闻,我草,苏宁破产重组了?先看下新闻:
近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公告,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苏宁电器”)、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苏宁控股”)、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苏宁置业”)被申请重整,相关案件已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三家公司的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将于4月2日召开。
重整的三家企业并不包括苏宁上市主体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T易购,002024.SZ,以下简称“苏宁易购”)。不过,苏宁电器、苏宁控股均为上市公司苏宁易购的股东,截至今年2月,苏宁电器持有苏宁易购1.4%的股份,苏宁控股持有2.75%的股份。上述三家公司的创始人均为张近东,其本人持有苏宁控股51%股份、苏宁电器50%股份、苏宁易购17.7%股份。
你问我有没有预料到这一天?口说无凭....前几年写过的:
回头再看,除了祝福没生效,其他应该都对吧。
老蓝鲸人,对苏宁还是有点复杂的感情的,看着他从一个小门店崛起,又一路看着到这一步。
特别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始终跟不上,不信我们做个调查,你的手机上有没有苏宁易购,有没有在上面买过东西?
看看结果是不是跟我预料差不多吧。
这几年,南京的大型民营企业,命运都不咋地。
比如袁亚非的三胞集团,祝义才的雨润集团,季昌群的丰盛集团,结局都差不多——高额负债,破产重组。
你还真别说,南京的这些大老板,生意能力咋样不知道,但都是资本运作的高手。这两年相继倒下,有个财经口的记者说的到位:显示过去几年来编织交易、做大估值、忽悠别人来套现解困的戏法,金融机构恐不再愿意为之埋单。
对,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那么南京大老板都是这种style,又何必问为何那些新兴的产业和技术与南京无缘,有缘就怪了,这些玩法都浸透了权力的身影,怎么可能诞生任何创新?
这些玩法,是老一代的玩法,在什么时候有效?在法币扩张的时代。
只要m2高速膨胀,那么你今天负债买下的资产,明天就能有更高的估值,更高的估值意味着更多的贷款,拿着买下更多的资产...谁能贷到谁贷不到,哪个说了算?
其实这些购买下来的资产能不能赚钱,大老板们并不在意。
突然有一天,这个过程被打断,资产不再涨价的那一刻,无法再做大估值拿到更多贷款的那一刻,一切都轰然倒塌。
所谓的多元化经营,都是看到某个领域兴起后资本正在大量进入,于是这些大老板也纷纷投资,不是说真的觉得这些行业能赚钱,而是能估值!
还是聊苏宁,2012年以来,苏宁一路上演各种投资并购戏码,3.34亿美元控股PPTV、2.73亿欧元拿下国际米兰俱乐部68.5%股权、27亿元收购万达百货、42.5亿元收购天天快递、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95亿元入股万达、140亿元投资蚂蚁、200亿元投资恒大。
据不完全统计,2012~2020年,苏宁对外投资达780亿元,但这些收购基本不挣钱,都要付利息。认真看了下,这里面除了投资蚂蚁应该能小赚点,其他哪个是赚钱的?统统亏的鼻青脸肿对不对?这些钱又有多少是利润,都是贷款,或者在资本市场的套现,对不对?
当年看到张公子的豪言壮语,现在回看真是唏嘘不已。
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感觉已经无法评论。
在现如今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当下,当年苏宁高价收购的那些资产,打骨折卖都难。
而且我敢断言,在破产重组的过程中,无数奇葩事还等着上演:有价值的资产各路神仙抢着要,没价值的资产一毛钱都没人要。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最后我惊奇的发现,季昌群是安徽当涂人,张近东是安徽天长人,祝义才是安徽桐城人。
南京,果然不愧徽京之名啊!
(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