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略 发表于 2025-1-10 12:18:04

中国GDP十强省,又变了

文|凯风
省域经济,谁进谁退?
时隔5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经济普查,由于增加“虚拟租金”,全国GDP大幅调增3.4万亿。
与上一轮经济普查不同,当时14省遭遇“挤水分”,这一次全部调增,可谓“雨露均沾”。
与此同时,过去一年,外界大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内部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仍在深度调整,加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省域经济出现明显分化。
考虑到五经普带来的调整,加上各省经济面临不同的压力,省域GDP增速开始分化,区域经济版图再次重构。



谁升级了?谁掉队了?
01

10强省,谁进谁退?
总体来看,粤苏鲁浙位次仍旧保持不变,广东率先迈过14万亿大关,连续36年蝉联中国第一。
需要注意的是,粤苏差距有所收窄,面临江苏“追兵渐进”的风险。
粤苏之间,除了GDP总量最为接近,税收净上缴、养老金净贡献、出生人口等核心指标仍旧相距甚远,可参阅《经济第一大省,定了》一文。
山东、浙江双双站上9万亿,山东离10万亿只有一步之遥,即将成为北方第一个10万亿大省。
在最新2035规划中,山东获得“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工业基地”,无论对于缩小南北差距还是区域协调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最受瞩目的第五大省之争结果揭晓,四川赶超河南并守住了第五大省之位。
借助新能源汽车陆续投产,河南经济实现强劲反弹,但仍落后四川1000亿元左右,未来几年,第五省之争仍将继续。
湖北同样站上6万亿大关,并拉大与福建、湖南之间的领先优势,彻底摆脱了当年疫情带来的超预期冲击。
过去一年,最大的变化当属上海赶超湖南,跃居第九,而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安徽,离前十仍有一步之遥,与上海的差距反而有所拉大。
上海晋级的背后,正是第五次经济普查的结果。借助虚拟租金、第三产业调增的助力,上海GDP一跃迈过5万亿大关,成为全国首个5万亿城市。
无独有偶,在十强省之外,同为五经普最大受益者的北京,GDP总量再次赶超河北,重回京津冀第一大省之位。
上海、北京都是这一轮经济普查的最大受益者,调增幅度分别刚打14.2%、13.9%,彻底拉开与深圳、广州之间的距离。
显然,作为直辖市和超级城市,京沪无论行政级别、国家定位还是政策优势、战略倾斜,均远超一般城市。



02

东北,终于再次支棱起来了。
东北三省摆脱上一轮“挤水分”的阴影,辽宁重新开启反超西南之路。
上一个10年,西南赶超东北,堪称最受瞩目的经济现象。不仅黑龙江、吉林被一众西南省份赶超,就连“老大哥”辽宁,也一度被重庆、云南超越。
要知道,高峰时期,辽宁一直都是名副其实的十强省,黑龙江也一度跻身十强之列,东北当时才是全国转移支付的重要贡献者。


然而,在资源枯竭、重工业衰退、人口流失等共同影响之下,东北经济一度陷入停滞,时至今日仍没有一座万亿城市。
不过,最近几年,辽宁经济增速连续多个季度跑赢全国,且扩大对西南省份领先优势。
同时,大连、沈阳两大双子星城双双突破9000亿大关,成为东北第一个万亿城市的有力竞争者。
这背后,与新一轮东北振兴的举措不无关系,各类中央投资的纷至沓来成为最大支撑之一。
数据显示,2024年辽宁省投资增速达5.3%,创十年来新高;其中,中央项目投资同比增速高达27.8%,连续第二年保持两位数增速。
此外,地缘大变局,给东北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在全球化时代,我国对外交往的重心在于欧美,但随着世界形势发生变化,东盟、东北亚成了新的战略方向,与东盟毗邻的云南、广西,与东北亚毗邻的东北,成了最大受益者。

过去几年,东北三省外贸进出口的狂飙,就得益于此。
去年虽然外贸增速有所回落,但黑龙江外贸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辽宁出口额也创下2014年以来的新高,一改当初长期低迷的处境。
当然,无论是固投还是地缘,都是短期因素。
东北要崛起,产业振兴仍旧是第一位的。在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东北的影响还远远不够。
03

20强守门员,再次易主。
上一个十年,贵州在大基建加持之下,一度跻身20强;随后在新一轮能源周期中,被山西赶超。
然而,山西未能守住20强大省,在2024年被内蒙古赶超,山西也成了唯一一个名义增速负增长的地区。
同是资源型省份,同是能源大省,同样以煤炭为主要支柱产业,为何内蒙古与山西,经济走势出现明显分化?
一方面,内蒙古赶超山西,跃居中国产煤第一大省。
2024年内蒙古原煤产量12.97亿吨,跃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5.4%;同期山西原煤产量12.69亿吨,同比下降6.9%。


煤炭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随着地缘政治、经济周期而剧烈波动。前两年俄乌冲突一度带动能源价格暴涨,内蒙古、山西同时受益,名义GDP一度大增两位数。
然而,煤炭价格大幅回落,众多资源省份经济遭遇巨幅震荡。
作为老牌煤炭大省,山西受到安全监管加码、煤炭价格下调的影响更深,而内蒙古部分新发掘的煤矿正处于扩产阶段,此消彼长。
另一方面,作为全国面积第三大的省份,内蒙古不仅有传统能源,更踩中了新能源的东风,经济多了新的增长极。
且不说内蒙古传统资源不局限于原煤,不乏稀土、钢铁等加持,同时近年来构建了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带动相关制造业的崛起。
2024年,内蒙古规上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1%,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长42.4%,而全区新能源总装机及年内新增装机、新能源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
与之对比,山西仍旧“一煤独大”,这些年重点培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仍未形成替代效应,而谋划布局的高速飞车、绿色氢能、量子信息、前沿材料暂未形成规模优势。
跳出能源、资源依赖的“舒适区”并不容易,在争取国家战略和政策支持之外,山西更需要一场全面变革,参阅《这是全国最缺高铁的地方》一文。
04

2025年,省域经济何以变化?
过去一年,内地31个省份中,有23个省份增速持平或高于全国增速,但只有8个省份完成了年初的既定目标。
今年各地的增速目标又如何?光大证券统计,2025年有15个省市下调GDP目标,15个省市保持不变,只有天津从4.5%上调到5.0%。
省市层面相对谨慎的背后,在于大环境出现了一些或短期或中长期的变化,前者指向的是经贸博弈,或者则是房地产调整与产业革命。
其一,“懂王”卷土重来,关税大棒四处挥舞,或对外贸带来一定不确定性。
特朗普上任伊始,就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对中国加征10%关税。但在各国出招应对之下,美国已暂缓对加墨两国开征关税。
关税大棒之于特朗普,只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筹码。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加墨两国一承诺打击非法移民和贩毒活动,关税威胁随即烟消云散。
因此,这一轮经贸冲突或许不同于2018年。
美国本身面临“滞胀”风险,而制造大国开始全球布局,对于加征关税普遍强硬反制,关税威胁或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其二,房地产经过几年大调整,部分地区已回到合理水平,未来“止跌回稳”可期。
在刚过去的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商品房销售面积9.7亿平方米,而高峰时期达到18亿平方米。
在黄奇帆看来,中国房地产已经调整了将近4年,无论量价都已出现明显回落,2025年有望止跌回稳,形成未来发展新阶段的起点。
不过,止跌回稳不等于开启新的上涨。大环境不同,经济周期不同,社会预期不同,历史不会再简单重复了。
其三,新旧动能的洗牌仍在加速,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其他产业同样难置身事外。
每一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都是区域经济洗牌的契机,从机械革命和信息革命无不如此,而这一次从新能源汽车到人工智能,同样如此。
产业变革还在进行时,远未终结。即使进展最快的新能源汽车,淘汰赛仍在继续,谁能笑到最后,依旧悬而未决。
省市竞争,不进则退。押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就是押注未来。

风之子 发表于 2025-1-10 13:48:56

继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哭笑]

用户vo000m2 发表于 2025-1-13 18:14:29

多关注民生

菊花古剑和酒 发表于 2025-1-13 18:27:18

别看这些市的财富多,那也可能是人多的原因。据说蒙古有些地方的人均财富可不少啊

龙山 发表于 2025-1-13 18:56:26

GDP5000亿的县,应该平均退休金全国最高才对,为什么浙江杭州的平均退休金比他们高,那么问题来了,钱到那里去了,还是给外国人挣走了?还是入了私人腰包?

诚信 发表于 2025-1-13 19:04:03

这次去安吉旅游,一路看到安吉农村新面貌,身为江阴农村人,感到很失落。所以GDP再富可敌市,富可敌国,都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云中漫步 发表于 2025-1-14 07:59:09

希望本市居民能够享受到相匹配的福利待遇,让人民享受发展的成果才是正道[点赞]

满目羡羡 发表于 2025-1-15 11:28:50

中国人的幸福感!优越感!获得感!自豪感爆棚![点赞][点赞][点赞]

小点 发表于 2025-1-15 13:48:35

GDP这个指标体系有待研究!十五二十年前和如今现在的相同商品房但不同市值,这巨大差异能反映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吗?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还是多少年前形成的,有没有专家学士能不能创新实践出更适合特色经济放之皆准的理论。还老是吹这,都不知道也没识出已中套西方了!

用户8hgc9e5 发表于 2025-1-16 09:00:23

除了上海难道是深圳吗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GDP十强省,又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