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向英国和日本示好,毁约中国超百亿投资,如今怎么样了?
2019年,坦桑尼亚政府在一夜之间决定违约,放弃与中国的百亿投资合作,将原本由中国主导的巴加莫约港项目转投英国和日本。表面上,这似乎是为了在国际间获取更多的支持和资金,尤其是针对西方国家。
然而,事与愿违,坦桑尼亚不仅没有得到更多帮助,反而陷入了日益加剧的孤立状态。
如今,坦桑尼亚为其决策付出了代价,国际援助少得可怜,经济依然困顿。
中国的百亿投资计划也因此泡汤。
这个转变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政治和经济动机?而如今的局面,坦桑尼亚又该如何自处?
坦桑尼亚位于东非,是非洲重要的矿产资源国家之一。
多年来,中国作为坦桑尼亚的主要合作伙伴,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投资与支持。
从修建基础设施到提供技术援助,中国的援助几乎覆盖了坦桑尼亚的各个领域。
2013年,坦桑尼亚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开始加大对该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特别是在交通和港口领域,中国的投资为坦桑尼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
最为重要的合作之一便是“巴加莫约港”项目,这个项目原本计划由中国投资100亿美元以上,用于建设坦桑尼亚的最大港口。
项目的推进将大幅提升坦桑尼亚的运输能力,带动经济增长,并有可能成为东非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此项目的成功实施,几乎被视为中国在非洲的标志性投资之一,也让两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深。
然而,随着2019年坦桑尼亚政府的突然变卦,这一切发生了剧变。
虽然当时的理由并未公开详细解释,但从背景上看,坦桑尼亚似乎有意向西方国家示好,尤其是在与中国的合作中找到更为均衡的支持。
随之而来的是,坦桑尼亚的政府宣布终止与中国的港口协议,转向寻求英国和日本的支持,这一举动在国际间引起了震动。
坦桑尼亚违约的背后原因
坦桑尼亚为何会做出如此剧烈的决策?虽然官方并未明确给出原因,但从多个层面可以推测,坦桑尼亚政府的选择可能与其国内的政治环境、国际压力和对中国投资的依赖程度有关。
首先,坦桑尼亚的政治领导层希望通过拉拢西方国家,来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非洲一些国家开始担忧中国对其经济的过度依赖,而坦桑尼亚或许希望借此机会调整与中国的关系,降低对中国经济依赖的风险。
其次,坦桑尼亚的国内经济在转型过程中急需更多国际资金。
然而,政治动机背后的经济现实却是残酷的。
尽管坦桑尼亚转向寻求英国和日本的投资和支持,但实际上,这些国家并未能提供足够的援助和投资来填补中国的空缺。
英国和日本都在全球经济中面临着各自的困境,尤其是英国脱欧后的经济重建压力,使其无法承诺给予坦桑尼亚如此巨大的资金支持。
最终,坦桑尼亚在转投西方后,依旧无法获得预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经济困境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转投西方后的困境
坦桑尼亚对西方国家的期望并未得到满足。
无论是英国还是日本,尽管有着历史上的投资关系和技术合作,但他们的援助和支持远未达到坦桑尼亚原本预期的水平。
与中国合作时的“高额投资”和“快速实施”的承诺截然不同,西方国家的资金承诺进展缓慢,具体的投资项目更是遥遥无期。
相比之下,中国在坦桑尼亚的投资不仅是数量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迅速落地的高效执行力。
我国企业在坦桑尼亚的投资不仅带来了实物资本,还通过直接投资和项目执行,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我国的“债务清偿援助”和“技术输出”形式也成为坦桑尼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
然而,坦桑尼亚在寻求西方帮助时,忽视了这些现实。
在西方援助不足的背景下,坦桑尼亚的经济依然难以摆脱贫困和滞后,经济发展进程几乎停滞。
与此同时,过去与中国的合作机会已被放弃,坦桑尼亚损失的不仅是资金支持,还有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合作渠道和市场资源。
中国与坦桑尼亚未来的关系与机遇
尽管坦桑尼亚的这一违约行为让两国关系一度降温,但我国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外交态度。
在未来的合作中,中国依然是坦桑尼亚不可忽视的重要伙伴。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坦桑尼亚可以继续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交流、贸易等领域与中国深化合作。
坦桑尼亚是否能恢复与中国的合作,将取决于其政治领导层是否意识到过去决策的短视性。
坦桑尼亚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地位及其庞大的投资潜力,尤其是在能源、矿产资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势。
如果坦桑尼亚能够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合作,并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找到正确的位置,那么未来依然有巨大的发展机会。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人民资讯《两年前突然叫停中国投资,如今有难求中国,这忙中国帮还是不帮?》2021-09-23
中国新闻网《坦桑尼亚记者:中国援建使非洲人民真正受益》2024-09-07
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投资问题,更是一个信任和诚信的问题。多年来,中国在坦桑尼亚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甚至已经为巴加莫约港口做了诸多准备工作。坦桑尼亚突然的反悔不仅违反了国际商业准则,还损害了自己的国际声誉。时间会证明这样的小国做法愚昧得不偿失。 坦桑尼亚这次的决策不仅导致自己错失了一个改变未来的重要机会,也让自己陷入了外部势力复杂的政治网中,成了一张他们自己的网。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严重削弱了坦桑尼亚的信誉,让未来他们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也变得充满不确定性。 坦桑尼亚19年换届,新总统没捞到什么油水,施压把原定99年租期改成33年,英国和日本当时允诺一旦坦桑尼亚毁约就以更低价格接盘,结果19年断工之后2年时间这俩国家都不接,相当于项目废掉了,直到2021年坦桑尼亚反应过来了又重新找中国谈了新合同,项目重新动工,中企倒是没有吃亏,反倒是因此在非洲再次树立诚信经营的榜样,坦桑尼亚铁路单子也给中企了。假定工期20年,100亿换东非优质港口80年租用权,对于工业超发达的中国是件包赚不赔的事,大家没必要在这里鸣不平,合作能走下来对两国都是大幸事。 我一直用普通人的心态想法认为户户各扫门前雪合则来不合则去就算中国国内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既然人家选择别的国家那咱们也没必要说什么所有结果由对方承担。很多国家都不喜欢中国甚至压迫不跟中国合作全是冷战思维和无脑行为 相信国家战略,非洲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我们利用非洲的矿产,非洲的廉价人工,源源不断把非洲的矿产运回国,我们投资基建修路、港口,也是为了战略运输矿产资源,同时还有港口几十年的经营权。 这是最高明的手段,挖别人的矿、别人挖,挖出来的矿全部是我的[呲牙] 就为了听他们言不由衷的说一句:台湾是中国的,就无底线的给这些白眼狼投资、支援,不如用这些钱提高自身国力,提高百姓生活,只要足够强大,不用他们说,台湾自然而然就是中国的 虽然非洲是我们的传统朋友,但我总的感觉是他们并不可靠。一是他们各国经济政治发展都不成熟,政治上动荡不定。二是社会开化比较晚,缺乏中华民族那样的传统美德,缺少诚信。三是民族特点,虽然身强力壮,但并不勤奋,甚至懒惰成性。像坦桑那样国家,我们多年付出巨大都如此不堪,何谈他国? 想起已故马季老先生50年的一段歌颂我国援建坦赞铁路的相声“友谊颂”,对其中一句斯瓦希利语台词“卡里布尼,卡里布尼(欢迎,欢迎)”印象很深刻。回想这50年间中国医疗队为坦桑尼亚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体系,经济无私援助更是无数。50年过去了,中国付出这么多,还是养不亲这个“白眼儿狼”,说变脸就变脸,唉,我们学费交的太贵,教训太深了。 与英日合作有战略方面考虑,英国能保护坦桑尼亚安全,中国能做到吗?